《闇》的组词大全100个

疑心生闇鬼

伏闇、 偏闇、 冥昭瞢闇、 冥闇、 凶闇、 嚚闇、 寡闇、 尪闇、 幽闇、 庸闇、 悠闇、 日闇、 明闇、 昏闇、 晦闇、 朽闇、 柳闇、 梁闇、 洄闇、 狂闇、 狠闇、 疏闇、 瞢闇、 蒙闇、 虚闇、 衰闇、 迷闇、 鄙闇、 黮闇

闇的拼音:àn,去声调,声母为k,韵母为àn。

闇的繁体字:闇 (为本体字即无繁体字)。

闇的部首:門部。

闇的笔画:17画;闇字繁体字多少画:17画;闇字康熙字典多少画:17画。

闇的笔顺:闇的笔画顺序为一フ一一一フ一一ノ一ノノ一一フ一一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书写为横、横撇、横、横、横、横撇、横、横、撇、横、撇、撇、横、横、横撇、横、横、竖、横撇、横、横、竖、横撇、横、横、点、横、点、撇、横、竖、横撇、横、横。

闇字五行属什么:属土;与闇字相同五行属土的起名用字有:伟、艳、燕、峰、勇等五行属土的字。

闇字用来取名的人多吗:用字频率为16人次

闇字取名的寓意:寓指之意。

闇字取名的含义:闇字含义为之义。

好听的带闇的名字:

闇拼音 àn    闇部首 門 闇笔画 17 注音 ㄢˋ    繁体字 闇 部首笔画 8 汉字结构 半包围结构 造字法 笔顺 竖折横横竖折横横捺横捺撇横竖折横横 闇的意思、基本信息 闇五笔86:UUJD 闇五笔98:UUJD 五行:土 UniCode:U+95C7 四角号码:77601 仓颉:ANYTA GBK编码:E99C 规范汉字: 闇的解释


àn   ㄢˋ
◎ 同“暗”

闇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门,音声。本义:闭门)
(2) 同本义 [shut]
闇,闭门也。——《说文》
见蔼闇阁读书。——《梁书·乐蔼传》
(3) 又如:闇门(隐蔽的门)
(4) 蒙蔽;遮蔽 [shadow]
桑麻闇日。——《水经注·江水》
不下比以闇上。——《荀子·不苟》。注:“掩上之月也。”
(5) 又如:闇室(遮去光线的房间);闇没(埋没,掩没)
词性变化

闇 àn 
〈词性:形〉
(1) 同“暗”(经传多以闇为之) [dark]
闇,冥也。——《小尔雅》
夏后氏祭其闇。——《礼记·祭义》
孝子不服闇。——《礼记·曲礼》。注:“冥也。”
彼日月兮闇昧。——王逸《九思·守志》
(2) 又如:闇时(昏暗的时代);闇昧(暗淡;指人的隐私)
(3) 愚昧;糊涂 [muddled]
刘璋闇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下闇则上聋。——《谷梁传·文公六年》
(4) 又如:闇惑(愚昧不明);闇短(才识愚劣短浅)
(5) 昏庸 [fatuous]
故人主无便嬖左右足信者谓之闇。——《荀子·君道》
(6) 又如:闇君(昏君);闇王(昏君)

闇的汉语字典

[①][àn]
[《廣韻》烏紺切,去勘,影。]
(1)晦暗;不亮。
(2)指天未明时。
(3)愚昧;昏乱。
(4)深。
(5)深黑。
(6)不明了;不了解。
(7)暗中;私下里。
(8)湮没;埋没。
(9)蒙蔽;遮蔽。
[②][ān]
(1)见“諒闇”。
(2)通“諳”。熟悉,了解。
[③][yǎn]
[《集韻》鄔感切,上感,影。]
通“奄1”。
忽然。
[④][yīn]
[《集韻》於金切,平侵,影。]
通“瘖1”。
缄默不语。

音韵参考

[广 韵]:烏紺切,去53勘,àn,咸開一去覃影
[平水韵]:下平十三覃·上声二十七感·去声二十八勘
[粤 语]:am2am3
[闽南语]:am3

闇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上】【門字部】 闇;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338第22(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正韻】胡紺切,?音暗。【說文】閉門也。 又【廣韻】冥也。【玉篇】幽也。【易·蒙卦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物旣蒙昧,惟願亨通,但闇者求明,明者不諮於闇,故云童蒙求我也。【禮·曲禮】孝子不服闇。【註】闇,冥也。不於闇冥之中從事。【書·大禹謨·蠢兹有苗昏迷不恭傳】昏,闇也。 又【博雅】闇,夜也。【禮·祭義】夏后氏祭其闇。【註】闇,昏時也。【公羊傳·莊二十五年】以朱絲營社。或曰脅之,或曰爲闇恐人犯之,故營之。【註】爲天闇冥,恐人犯歷之,故營之。 又【周禮·春官·眂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五曰闇。【註】闇,日月食也。 又不明也。【莊子·齊物論】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註】黮闇,不明貌。 又蟲名。【博雅】闇,蜩?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鄔感切,音晻。隱晦貌。【禮·中庸】闇然而日章。【釋文】闇,於感反。 又【集韻】乙減切,音黯。隱暗也。 又【五音集韻】於錦切,音㱃。大水至也。 又【集韻】【韻會】?於金切,音音。默也。 又烏南反。【儀禮·喪服·旣虞翦屛柱楣疏】闇謂廬也。廬有梁者,所謂柱楣也。【釋文】闇,烏南反。 闇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