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的组词大全100个

赵一曼、 赵一曼(1905-1936)、 赵万里、 赵万里(1905-1980)、 赵世炎、 赵世炎(1901-1927)、 赵中贵、 赵丹、 赵丹(1915-1980)、 赵之谦、 赵之谦(1829-1884)、 赵九章(1907-1968)、 赵书、 赵云、 赵云(?-229)、 赵五娘、 赵从、 赵体、 赵佶、 赵佶(1082-1135)、 赵信城、 赵倚楼、 赵元任、 赵元任(1892-1982)、 赵元帅、 赵公元帅、 赵公明、 赵卫、 赵厕、 赵后、 赵囊、 赵四将军、 赵坑、 赵坡、 赵基天、 赵基天(1913-1951)、 赵壁、 赵声、 赵声(1881-1911)、 赵壹、 赵大郎、 赵太爷、 赵夫子、 赵女、 赵娆、 赵媛、 赵子曰、 赵子龙、 赵字、 赵孟、 赵孤、 赵宋、 赵官家、 赵客、 赵家姊妹、 赵家营、 赵尔丰、 赵尔丰(1845-1911)、 赵州、 赵州桥、 赵州茶、 赵师秀、 赵师秀(1170-1219)、 赵带、 赵平原、 赵张、 赵忠尧、 赵忠尧(1902- )、 赵括、 赵日、 赵普、 赵普(922-992)、 赵服、 赵李、 赵杲送曾哀、 赵杲送灯台、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前295)、 赵母、 赵氏孤、 赵氏孤儿、 赵氏璧、 赵治勋、 赵治勋(1956- )、 赵法、 赵津歌、 赵燕、 赵玄坛、 赵玉、 赵王璧、 赵瑟、 赵璧、 赵盾、 赵盾日、 赵石、 赵礼让肥、 赵社、 赵秉钧、 赵秉钧(1859-1914)、 赵紫阳、 赵紫阳(1919- )、 赵缭、 赵老送灯台、 赵舞、 赵草、 赵营、 赵董、 赵讴、 赵谈春、 赵贞、 赵贞女、 赵超构、 赵超构(1910-1992)、 赵辟、 赵郊坑肉、 赵録、 赵钱孙李、 赵阎王、 赵青、 赵青(1936- )、 赵面、 赵飞燕、 赵飞燕、 赵飞燕(?-前1)、 赵高、 赵高(?-前207)

伯赵氏、 张王赵李、 拔赵帜、 拔赵帜易汉帜、 拔赵帜立赤帜、 拔赵旗、 拔赵易汉、 燕南赵北、 燕歌赵舞、 燕赵人、 燕赵女、 燕赵姝、 燕赵风、 秦筝赵瑟、 韩信破赵之战、 马赵温周

二赵、 伯赵、 全璧归赵、 原璧归赵、 后赵、 吴赵、 啖赵、 围魏救赵、 坑赵、 完璧归赵、 完赵、 张王李赵、 张赵、 归赵、 燕赵、 狐赵、 璧赵、 罗赵、 老赵、 酒评鲁赵、 阎赵、 马赵、 龙赵

赵的拼音:zhào,去声调,声母为zh,韵母为ào。

赵的繁体字:趙 。

赵的部首:走部。

赵的笔画:9画;赵字繁体字多少画:14画;赵字康熙字典多少画:14画。

赵的笔顺:赵的笔画顺序为一一一一一ノノノノ一丨一丨一ノ丶ノ丶,书写为横、横、横、横、横、撇、撇、撇、撇、横、竖、横、竖、横、撇、点、撇、点。

赵字五行属什么:属火;与赵字相同五行属火的起名用字有:晓、丽、明、志、玲等五行属火的字。

赵字用来取名的人多吗:用字频率为26529人次

赵字取名的寓意:寓指做事谨慎、顾大局、能言善辩之意。

赵字取名的寓意和象征:像征为意能说会道、一丝不苟、成熟稳重之意。

赵字取名的含义:赵字含义为赵国、赵姓、谨慎、顾大局之义。

好听的带赵的名字:

赵天、 赵添、 赵欣、 赵予、 赵与、 赵俣、 赵语、 赵宇

赵拼音 zhào    赵部首 走 赵笔画 9 注音 ㄓㄠˋ    繁体字 趙 部首笔画 7 汉字结构 半包围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横竖横竖横撇捺撇捺 赵的意思、基本信息 赵五笔86:FHQI 赵五笔98:FHRI 五行:火 UniCode:U+8D75 四角号码:44800 仓颉:GOK GBK编码:D5D4 规范汉字:1378 赵的解释


(趙)
zhào  ㄓㄠˋ
◎ 中国古代国名(a.战国时代的“赵”;b.西晋结束,匈奴族、羯族先后在北方建立“赵国”,史称“前赵”、“后赵”):赵客(战国时燕赵多侠士,遂以“赵客”为侠士通称)。燕(yàn)赵(燕赵之地,泛指北方)。
◎ 姓。

赵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趙 zhào 
〈词性:副〉
(1) (形声。从走,肖声。本义:快走) 同本义 [quickly]
趙,趋趙也。——《说文》
趙,及也。——《广雅》
天子北征,赵行囗舍。——《穆天子传》。郭璞注:“赵,犹超腾。”
(2) 字亦作“踃”
简惰跳踃般纷絮兮。——傅毅《舞赋》
踃,跳也。字之作逍。——《埤仓》
词性变化

趙 Zhào
〈词性:名〉
(1) 古国名 [Zhao state]
(2) 周穆王封造父于赵,故址在今山西省赵城县西南
(3) 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
赵将 括。(赵国的将军 赵括。)—— 汉· 刘向《列女传》
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于是遂遣。
赵主之子孙。——《战国策·赵策》
(4) 东晋十六国之一。在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各一部分。史称“前赵”
(5) 东晋十六国之一。羯族石勒灭前赵后称帝,史称“后赵”
(6) 姓

赵的汉语字典

[①][zhào]
[《廣韻》治小切,上小,澄。]
“赵1”的繁体字。
(1)超腾,疾行。
(2)虚妄不实;瞎说。
(3)古国名。周穆王封造父于赵,故址在今山西省赵城县境。
(4)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赵烈侯与魏、韩三家分晋,建立赵国。疆域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及河北西南部。
(5)古国名。东晋时,刘曜称帝,国号赵,史称前赵。
(6)古国名。东晋时,石勒称帝,国号赵,史称后赵。
(7)战国七雄之一秦的别称。
(8)姓。
[②][diào]
[《集韻》徒了切,上筱,定。]
“赵2”的繁体字。
(1)锄地铲草。
(2)通“掉”。参见“趙2繚”。

音韵参考

[上古音]:宵部定母,di?
[平水韵]:上声十七筱
[粤 语]:ziu6
[闽南语]:tio7

赵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中】【走字部】 趙;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215第08(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廣韻】治小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紹切,?音肇。【說文】趍趙也。 又【釋名】趙,朝也。本小邑,朝事于大國也。 又【廣韻】趙,少也,久也。 又姓。【史記·趙世家】繆王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爲趙氏。 又國名。【前漢·地理志】趙地,昴畢之分野。趙分晉,得趙國。 又【揚子·方言】牀杠,南楚之閒謂之趙。【註】趙當作兆,聲之轉也。中國亦呼杠爲挑牀,皆通也。 又【集韻】徒了切,音窕。㨄或作?,通作趙。刺也。【詩·周頌】其鎛斯趙。【傳】趙,刺也。【箋】以田器刺也。 又【集韻】起了切。【詩·周頌·釋文】沈重讀。 又同掉。【荀子·賦論篇】頭銛達而剽趙繚者耶。【註】趙,讀爲掉。掉,繚長貌。 又【韻補】叶文呂切。【崔駰·達旨】魯連辨言以退燕,包胥單辭而存楚。唐且華顚以悟秦,甘羅童牙而報趙。 考證:〔【說文】趨趙也。〕 謹照原文趨改趍。 赵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