棓字的意思

棓拼音 bàng    bèi    棓部首 木 棓笔画 12 注音 ㄅㄤˋ    ㄅㄟˋ    繁体字 棓 部首笔画 4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横竖撇捺捺横捺撇横竖折横 棓的意思、基本信息 棓五笔86:SUKG 棓五笔98:SUKG 五行:水 UniCode:U+68D3 四角号码:40961 仓颉:DYTR GBK编码:9794 规范汉字:7449 棓的解释


bàng   ㄅㄤˋ
◎ 古同“棒”,棒子。
◎ 连枷,一种农具。
◎ 星宿名,“天棓”的简称。
◎ 根。

bèi   ㄅㄟˋ
◎ 〔五棓子〕同“五倍子”,五倍子虫寄生在盐肤木上形成的虫瘿,含有单宁酸,可以入药,也可以做染料。

棓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bàng 
〈词性:名〉
(1) 棍,杖。“棒”的俗字 [rod;stick]。如:棓击(用棍棒打)
(2) 梿枷 [flail]
(3) 另见 bèi 

棓的汉语字典

[①][bàng]
[《廣韻》步項切,上講,並。]
[《廣韻》縛謀切,平尤,並。]
(1)农具名。即连枷。
(2)通“棒”。棍棒。
(3)用杖击。
[②][pǒu]
[《集韻》普后切,上厚,滂。]
铺设于不平处的跳板。
[③][bèi]
见“棓3酸”。
[④][bēi]
通“杯1”。
古代盛羹注酒之器。
[⑤][péi]
[《廣韻》薄回切,平灰,並。]
姓。汉有棓生。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音韵参考

[广 韵]:薄回切,上平15灰,péi,蟹合一平灰並
[平水韵]:下平十一尤
[国 语]:pǒu,bàng,bèi
[粤 语]:bui4paang5

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辰集中】【木字部】 棓;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532第11(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同棒。 又連枷也。打榖具。【揚子·方言】自關而西謂之棓。 又天棓,星名。【史記·天官書】紫宮右五星曰天棓。【索隱】蒲縻切,音皮。 又【唐韻】普口切,音剖。義同。 又擊也。【揚子·太?】遠之?,近之棓。 又高下有絕,加躡板曰棓。【公羊傳·成二年】踊于棓而闚客。 又【類篇】蒲侯切,音裒。義同。 又木名。【類篇】依樹生枝如網。 又【集韻】蒲來切【唐韻】蒲回切,?音裴。【集韻】板也。【唐韻】姓也。【前漢·袁盎傳】盎之棓生所問占。 又【集韻】晡枚切,音杯。義同。
考證:〔【史記·天官書】紫宮右三星曰天棓。〕 謹照原文三星改五星。 棓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  

基本字义

bàng(ㄅㄤˋ)

⒈  古同“棒”,棒子。

⒉  连枷,一种农具。

⒊  星宿名,“天棓”的简称。

⒋  根。

其他字义

pǒu(ㄆㄡˇ)

⒈  舖在高低不平处的跳板。

⒉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其他字义

bèi(ㄅㄟˋ)

⒈  〔五棓子〕同“五倍子”,五倍子虫寄生在盐肤木上形成的虫瘿,含有单宁酸,可以入药,也可以做染料。

其他字义

bēi(ㄅㄟ)

⒈  古同“杯”,古代盛羹及注酒的器皿。

造字法

形声:从木、咅声

English

hit, 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