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拼音
é 訛部首 言 訛笔画 11 注音
ㄜˊ 繁体字 訛 部首笔画 7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捺横横横竖折横撇竖撇折 訛的意思、基本信息 訛五笔86:YWXN 訛五笔98:YWXN 五行:土 UniCode:U+8A1B 四角号码:04610 仓颉:YROP GBK编码:D39E 规范汉字: 訛的解释
● 訛
é ㄜˊ
◎ 见“讹”。
訛的汉语字典
[①][é]
[《廣韻》五禾切,平戈,疑。]
“讹1”的繁体字。“化4”的今字。亦作“譌1”。
(1)亦作“譌”。虚假。
(2)亦作“譌”。讹误;错谬。
(3)亦作“譌”。怪异;怪诞。
(4)亦作“譌”。妖言;谣言。
(5)亦作“譌”。指徒歌;歌谣。
(6)吓诈。
(7)书法用语。
(8)蛇的别名。
(9)通“吪”。感化;改变。
(10)通“吪”。行动;移动。
音韵参考
[上古音]:歌部疑母,nguai
[广 韵]:五禾切,下平8戈,wó,果合一平戈疑
[平水韵]:下平五歌
[粤 语]:ngo4
[闽南语]:go5
訛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上】【言字部】 訛;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149第08(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廣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囮。【玉篇】與譌同。僞也,謬也,舛也。【詩·小雅】民之訛言,寧莫之懲。【傳】訛,僞也。【說文】【宋書·五行志】引《詩》?作譌言。 又【爾雅·釋詁】言也。【註】世以妖言爲訛。【前漢·翟方進傳】民人訛謠。【吳志·孫皓傳】妖訛橫興。 又【爾雅·釋言】化也。【書·堯典】平秩南訛。【傳】訛,化也。【史記·五帝紀】作南譌。【索隱】作南爲,謂所當爲之事也。【讀書通】又通作僞。【前漢·王莽傳】毎縣則薅,以勸南僞。【師古註】僞,讀曰訛。化也。 又【爾雅·釋詁】動也。【詩·小雅】或寢或訛。【傳】訛,動也。【韓詩】作譌。覺也。 又【集韻】通作吪。【詩·王風】尚寐無吪。【傳】吪,亦動也。本亦作訛。 又獸名。【神異經】西南荒中出訛獸,狀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肉美,食之言不眞。一名誕。 又蛇名。【埤雅】恩平郡譜,蛇謂之訛。 又火名。【柳宗元·述舊言懷詩】訛火亟生煆。【註】野火也。【山海經】作譌火。 又姓。【唐書·南蠻傳】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三曰訛蠻。【宋史·眞宗紀】夏國監軍訛勃囉。 又【集韻】牛何切,音莪。亦動也。 訛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金文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