抍字的意思

抍拼音 zhěng    抍部首 扌 抍笔画 7 注音 ㄓㄥˇ    繁体字 抍 部首笔画 3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横竖横撇横撇竖 抍的意思、基本信息 抍五笔86:RTAH 抍五笔98:RTAH 五行:金 UniCode:U+628D 四角号码:54000 仓颉:QHT GBK编码:9263 规范汉字: 抍的解释


zhěng   ㄓㄥˇ
◎ 上举;升。
◎ 拔。
◎ 救助。
◎ 取;收。

抍的汉语字典

[①][zhěng]
[《廣韻》蒸上切,上拯,章。]
[《廣韻》識蒸切,平蒸,書。]
同“拯1”。
(1)拔出;举起。
(2)赈济。

音韵参考

[广 韵]:識蒸切,下平16蒸,shēng,曾開三平蒸書
[国 语]:zhěng

抍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中】【手字部】 抍; 康熙笔画:8; 页码:页421第04(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唐韻】【集韻】?蒸上聲。【說文】上舉也。易曰:用抍馬壯吉。◎按易渙初爻,今文作拯。疏云:用馬以自拯拔也。亦上舉之意。【揚子·方言】拔也。出㲻爲抍。㲻,古文溺字。 又【廣韻】救也,助也。【周禮·天官·職幣】振掌事者之餘財。【註】振,猶抍也。【疏】以財與之謂之抍。 又【韻會】【正韻】?之庱切,音整。【集韻】諸仍切,音蒸。義?同。 又【廣韻】識蒸切【集韻】書蒸切,?音升。亦上舉也。 又【集韻】辰陵切,音承。又常證切,丞去聲。義?同。 【說文】或从登作撜。【唐韻】【集韻】或作拯。又作承。別作丞。【聲類】【玉篇】氶,亦同抍。 抍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  

基本字义

zhěng(ㄓㄥˇ)

⒈  上举;升。

⒉  拔。

⒊  救助。

⒋  取;收。

异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