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鹬
(鷸)
yù ㄩˋ
◎ 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趾间无蹼,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英文翻译
◎ 鹬
snip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鹬
鷸 yù
〈词性:名〉
(1) (形声。从鸟,矞( yù )声。本义:水鸟鹬)
(2) 同本义 [snipe]
鹬,翠鸟也。知天将雨。——《说文》
知天文者冠鹬。——《礼记》
鹬如鹑,色苍嘴长,在泥涂间鹬鹬声,村民云田鸡所化,亦鹌鹑类也。苏秦所谓鹬蚌相持者,即此。——《本草纲目》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战国策》
(3) 又如:鹬鹬(水鹬鸟的叫声);鹬冠(鹬毛冠。古代为天文者之冠)
(4) 鹬科多数种类鸟的通称 [tattler]。若干狩猎禽(沙锥属Capella)之一,与丘鹬近似,但较小,有十分细长的嘴,用它插入泥中搜寻蠕虫和其他食物,上体通常杂黑褐色;皮黄色和栗色,尾和体侧具有横斑
[①][yù]
[《廣韻》餘律切,入術,以。]
“鹬1”的繁体字。
(1)水鸟名。体色暗淡,喙细长,腿亦长,趾间没有蹼。常栖田泽,捕食小鱼及昆虫。是一种候鸟。天将雨即鸣。
(2)翠鸟的别名。
(3)今为鹬科多种鸟的通称。有时也专指鹬属各种鸟。常见的有丘鹬、细嘴滨鹬、乌脚滨鹬、三趾鹬、阔嘴鹬等。
(4)疾飞貌。
[②][shù]
“鹬2”的繁体字。
见“鷸2子”。
音韵参考
[平水韵]:入声四质
[粤 语]:wat6
[闽南语]:ut8,lut8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鹬(鷸)
⒈ 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趾间无蹼,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snipe
形声:右形左声
snipe, kingfis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