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橈
(桡)
náo ㄋㄠˊ
〈词性:名〉
◎ 船槳。五代十國後蜀•歐陽炯《南鄉子•畫舸停橈詞》:“畫舸停橈,槿花林外竹橫橋。”
〈词性:動〉
◎ 彎曲。《列子•湯問》:“汨流之中,綸不絕,鉤不伸,竿不橈。”《新唐書•卷一三二•吳兢傳》:“橈直就曲,斲方為刓。”
◎ 曲解﹑歪曲。《漢書•卷九十•酷吏傳•周陽由傳》:“所愛者,橈法活之,所憎者,曲法滅之。”
◎ 冤屈。《禮記•月令》:“斬殺必當,毋或枉橈。”《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上已橈功臣。”
◎ 擾亂。《易經•說卦》:“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
◎ 削弱。《漢書•卷一•高帝紀》:“項羽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與酈食其謀橈楚權。”
[①][náo]
[《廣韻》奴教切,去效,娘。]
[《集韻》尼交切,平爻,娘。]
“桡1”的繁体字。
(1)弯曲。
(2)谓使弯曲。
(3)屈从;屈服。
(4)枉屈。
(5)扰动;搅乱。
(6)干预;冒犯。
(7)削弱。
(8)顾望。古代军法术浯。
(9)见“橈桃”。
[②][ráo]
[《廣韻》如招切,平宵,日。]
“挐2”的被通假字。“桡2”的繁体字。
(1)船桨。
(2)划桨。
(3)指小船。
音韵参考
[广 韵]:如招切,下平4宵,ráo,效開三平宵A日
[平水韵]:下平二萧·去声十九效
[唐 音]:nji?u
[国 语]:náo,ráo
[粤 语]:jiu4naau4
[闽南语]:khiau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橈(桡)
⒈ 船槳。五代十國後蜀•歐陽炯《南鄉子•畫舸停橈詞》:“畫舸停橈,槿花林外竹橫橋。”
⒉ 彎曲。《列子•湯問》:“汨流之中,綸不絕,鉤不伸,竿不橈。”《新唐書•卷一三二•吳兢傳》:“橈直就曲,斲方為刓。”
⒊ 曲解﹑歪曲。《漢書•卷九十•酷吏傳•周陽由傳》:“所愛者,橈法活之,所憎者,曲法滅之。”
⒋ 冤屈。《禮記•月令》:“斬殺必當,毋或枉橈。”《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上已橈功臣。”
⒌ 擾亂。《易經•說卦》:“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
⒍ 削弱。《漢書•卷一•高帝紀》:“項羽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與酈食其謀橈楚權。”
bent or twisted piece of wood; a pad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