炶字的意思

炶拼音 shǎn    炶部首 火 炶笔画 9 注音 ㄕㄢˇ    繁体字 炶 部首笔画 4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捺撇撇捺竖横竖折横 炶的意思、基本信息 炶五笔86:OHKG 炶五笔98:OHKG 五行:火 UniCode:U+70B6 四角号码:91860 仓颉:FYR GBK编码:9EE8 规范汉字: 炶的解释


shǎn   ㄕㄢˇ
◎ 古同“闪”,闪烁。
◎ 火光。

shān   ㄕㄢˉ
◎ 木名,后作“杉”。

炶的汉语字典

[①][shǎn]
[《廣韻》舒贍切,去艷,書。]
[《廣韻》胡甘切,平談,匣。]
亦作“炶1”。
火光闪烁。
[②][qián]
[《集韻》慈鹽切,平鹽,從。]
亦作“炶2”。
把肉浸在汤中。亦泛指煮肉。
[③][shān]
[《集韻》師銜切,平銜,生。]
亦作“炶3”。
即杉。

音韵参考

[广 韵]:胡甘切,下平23談,hán,咸開一平談匣

炶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中】【火字部】 炶; 康熙笔画:9; 页码:页669第04(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廣韻】【集韻】?胡甘切,音酣。【玉篇】火行貌。作?。【集韻】或作?。 又【集韻】【類篇】?舒贍切,音閃。義同。【集韻】本作煔,或作熌。 炶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韩国明朝体  

基本字义

shǎn(ㄕㄢˇ)

⒈  古同“闪”,闪烁。

⒉  火光。

其他字义

qián(ㄑ一ㄢˊ)

⒈  古代祭祀用肉沉于汤中使半熟;也泛指煮肉。

其他字义

shān(ㄕㄢ)

⒈  木名,后作“杉”。

异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