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字的意思

锱拼音    锱部首 钅 锱笔画 13 注音    繁体字 錙 部首笔画 5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撇横横横折折折折竖折横竖横 锱的意思、基本信息 锱五笔86:QVLG 锱五笔98:QVLG 五行:金 UniCode:U+9531 四角号码:82763 仓颉:XCVVW GBK编码:EFC5 规范汉字:5489 锱的解释


(錙)
zī   ㄗˉ
◎ 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锱介(喻微小)。锱锤(喻微小)。锱铢(喻琐碎的事或极少的钱)。

锱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錙 zī 
〈词性:量〉
(1) (形声。从金,甾声。本义:古代的重量单位) 同本义 [zi, an ancient measure of weight]
锱,六铢也。——《说文》
锱锤之冠。——《淮南子·说山》
八铢为锱。——《广韵》
铢六则锤,锤晖也;二锤则锱,锱炽也;二锱则两也。——《风俗风义》
虽分国如锱铢。——《礼记·儒行》。郑玄注:“八两曰锱。”
(2) 说法不一。等于6铢、8铢、12铢、6两或8两不等。引申为微小。如:锱毫(比喻细微处);锱介(比喻微小);锱锤(比喻微小之物);锱铢不爽(分毫不差)

锱的汉语字典

[①][zī]
[《廣韻》側持切,平之,莊。]
亦作“鍿1”。“锱1”的繁体字。
(1)古代重量单位。其说不一,或谓六铢,或谓八铢,或谓六两,或谓八两。一般从《说文》,谓六铢,即一两的四分之一。
(2)引申为少、细微。参见“錙介”、“錙銖”。
(3)通“緇”。黑色。参见“錙徒”。
(4)通“菑”。参见“錙壇之宫”。

音韵参考

[平水韵]:上平四支
[粤 语]:zi1

锱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上】【金字部】 錙;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328第06(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唐韻】側持切【集韻】【韻會】莊持切,?音菑。【說文】本作鍿。六銖也。【荀子·富國篇註】八兩曰錙。【正字通】古人言較量錙銖,謂輕微也。荀子註誤云八兩曰錙。正韻錙引荀註。韻會銖字註,八銖爲錙。?非。从說文爲正。 又【莊子·徐無鬼】無徒翼於錙壇之宮。【註】錙壇,壇名。 锱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基本字义

锱(錙)zī(ㄗ)

⒈  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锱介(喻微小)。锱锤(喻微小)。锱铢(喻琐碎的事或极少的钱)。

造字法

形声:从钅、甾声

English

8 oz; an ancient unit of w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