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
fān ㄈㄢˉ
◎ 遍数,次,回:三番五次。
◎ 轮流更代:轮番。更(gēng )番。
◎ 称外国的或外族的:番邦。番茄。番薯。
◎ 倍:产量翻了二番。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番 fān
〈词性:动〉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野兽的足掌和爪,下面的“田”象兽足踩出的印子。①本义:兽足。②更替,替代,轮流)
(2) 更替,轮值 [take turns]
顿兵一万,番代往来。——《北史·贺弼传》
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番代(轮流更换);番休(轮流休息);番更(轮流巡夜)
(4) 用同“翻” [turn]。如:番将转来(翻转过来);番修(翻修);番身(翻身)
词性变化
◎ 番 fān
〈词性:量〉
(1) 次,回 [time]
迭为三番。——《列子·汤问》
(2) 又如:几番风雨;番把(几次);番番是福(每件事都吉利)
(3) 种 [a kind of]。如:别有一番天地;别有一番滋味;一番江水一番鱼
(4) 片;枚;块 [piece]
宫中造清思院新殿,用铜镜三千片,黄白金薄十万番。——《旧唐书》
(5) 古代计算纸张的单位 [sheet]
[杜暹]秩满归,吏以纸万番赆之, 暹为受百番。——《新唐书》
(6) 倍 [time;fold]。如:翻番;翻了一番
◎ 番 fān
〈词性:形〉
(1) 旧时对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 [foreign]。如:番西(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番钱(外族钱币);番王(少数民族的领袖);番客(指客居中国的外族人或外国人;或客居南洋的中国人)
(2) 通“蕃”。草木茂盛 [luxuriant;flourishing]
子子孙孙,永永番昌。——汉《白石神君碑》
◎ 番 fān
〈词性:名〉
(1) 通“藩”。篱笆 [fence]
抗折其貌以象墁(màn以泥茨涂屋)茨番阏( è雍塞)也。——《荀子·礼论》。杨倞注:“番,读为藩。藩篱也。”
(2) 另见 pān
基本词义
◎ 番 pān
〈词性:名〉
(1) 姓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诗·小雅》
(2) 另见 fān
[①][fān]
[《廣韻》孚袁切,平元,敷。]
亦作“畨1”。
(1)轮流更替。
(2)唐代兵制。士兵分番以次更代。
(3)旧称少数民族或外国。
(4)反;翻。
(5)见“番子”、“番當”。
(6)量词。回;次。
(7)量词。枚;片;块。
(8)量词。货币单位。银圆一元曰一番。
(9)量词。张;幅。
(10)量词。用于事物的种类。
(11)量词。倍。
[②][fán]
[《廣韻》附袁切,平元,奉。]
(1)繁衍。
(2)篱笆。参见“番2閼”。
[③][bō]
[《廣韻》博禾切,平戈,幇。]
(1)见“番3番”。
(2)传播。
[④][pó]
[《集韻》蒲波切,平戈,並。]
(1)通“鄱”。古楚国地名。故地在今江西省鄱阳县。1957年改为波阳县。
(2)通“皤”。参见“番4番”。
[⑤][pān]
[《廣韻》普官切,平桓,滂。]
(1)地名用字。秦置番禺县,在广东省广州市南部。
(2)姓。汉代有番係。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下》。
[⑥][pán]
[《集韻》蒲官切,平桓,並。]
地名用字。古有番须谷,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音韵参考
[上古音]:元部并母,biuan
[广 韵]:附袁切,上平22元,fán,山合三平元並
[平水韵]:上平十三元·下平五歌
[粤 语]:faan1pun1
[闽南语]:hoan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
番
⒈ 遍数,次,回:三番五次。
⒉ 轮流更代:轮番。更(
)番。⒊ 称外国的或外族的:番邦。番茄。番薯。
⒋ 倍:产量翻了二番。
番
⒈ 〔番禺〕地名,在中国广东省。
象形
to take turns; a turn, a time; to rep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