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帊
pà ㄆㄚˋ
◎ 古同“帕”。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帊 pà
〈词性:名〉
(1) 两幅宽的帛 [silks in double width]
帊,帛三幅曰帊。——《说文新附》。郑珍新附考:“三者二之误”。
(2) 头巾 [scarf;kerchief]。如:帊头(幞头)
(3) 巾帕 [handkerchief]
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三国志·魏志》
(4) 道士所披之衣 [Taoist priest’s robe]
见其散发被黄巾帊。——《南史·隐逸传上》
(5) 覆盖物品的巾 [a piece of cloth(used as a cover)]
以黄纹帊蔽之。——《太平广记》
[①][pà]
[《廣韻》普駕切,去禡,滂。]
(1)巾帕。
(2)头巾。
(3)布三幅之称。布单。
(4)布袋;口袋。
(5)帐子。
(6)道士所披之衣。形类僧人袈裟。
音韵参考
[广 韵]:普駕切,去40禡,pà,假開二去麻滂
[平水韵]:去声二十二禡
[国 语]:pà
[粤 语]:paa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韩国明朝体帊
⒈ 古同“帕”。